山西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血象数据的“暗示” 血液科的女主任尽管一头秀发,但却是一脸刻板的知识分子表情。她言词标准而矜持,绝对严谨的逻辑思维。依次坐到她跟前的患者,全都愁眉苦脸地说,我头昏,总是迷迷糊糊……我浑身没劲儿,懒得要命,啥也不想干……我觉得没意思,过去愿意上网,现在连电脑都不愿瞅一眼……甚至还有的说,我后背痛,腿痛,痛得睡不着觉……我牙痛,痛得直淌血……我肚子痛,大便颜色发黑……我在一旁越听越吃惊,几乎都不敢相信耳朵是否还长在我的脑袋上。这明明是脑外科、骨科、口腔科、消化科和神经内科的患者,怎么都稀里糊涂地跑到血液科来了! 女主任很冷静,用探究的目光盯着患者问:“你为什么要来血液科?” 一个女患者说,我干啥都没劲儿,连洗脸刷牙都觉得累,肯定是血少了,给我打点血呗!……女主任又冷静地问:“什么叫血少?”女患者粗声粗气地回答:“那咋不知道,贫血呗!”女主任表情继续冷静,用老师讲课的语气解释起来:“血少了的意思是缺血,那就是说血液流量不足。而贫血却不同,血管里流量正常,但是里面内容少了,打比方说吧,同样是满满的一锅稀粥,贫血这一锅没有多少米,稀溜了!”那个女患者有点目瞪口呆,却又频频点头。我在一旁松了口气,看起来这个学者式的女主任虽然冰冷,但说起话还是挺接地气,采访不会有什么困难。 女主任告诉我,,患者并非稀里糊涂来到血液科,而是在采血化验时发现自己的血象异常,或是贫血,或是血小板减少,或是白细胞增多,所以都“吓”得赶紧往血液科跑。而且不是今天,多少年都这样。实际上患者这种意识还算正常,身体里出现各种病症,往往血液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不往血液科跑还能往哪儿跑! 于是血液科就像个监测站,从这些血象异常中,顺藤摸瓜,发现不少非血液系统病症的患者。例如有些患者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其实是消化道出现问题,胃肠溃疡呀,失血呀,甚至肿瘤。如今各科的医生警惕性很高,他们在治疗时发现患者的血象异常,往往都推荐到血液科。 我发现血液科确实是个监测站,大部分时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呀,一上午看了十多个病人,只有两个是血液科要干预的患者。女主任说:“这也不少了,要是到这儿的患者个个都有血液科的病,那可乱了天下!”虽然随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食品卫生的问题,血液科的患者有所增多,但与心血管等科的患者相比,还是少得多。 在血液科的病历中记载:一个37岁的女患者,由于肠道出现肿瘤,腹部老是不舒服。医院的医生没有经验,按阑尾炎、胆囊炎治疗,甚至还实施了阑尾炎手术,使这个女患者反复住院治疗而总是不好。其实在最初检查时,医生们已经看到女患者有严重贫血,竟然没当回事儿。等病情发展到抬进血液科检查,这才怀疑是肿瘤所致。 也许如此,我注意到,女主任诊断病情时,询问的话语往往出其不意,当患者滔滔不绝地倾诉病情痛苦时,她却突然问:“你干什么工作?你家里最近装修了吗?你最近吃什么药了吗?你牙和鼻子经常出血吗?……”例如一个患者说他身体的某些部位突然疼痛,在别的科室怎么检查都没病,所以非常恐惧。女主任问:“你最近感冒了吗?”患者说感冒挺厉害,但又不能不上班,所医院输液。女主任说:“从你莫明的疼痛情况,我判断你是输液的速度过急,导致身体的不适。”果然那个患者放缓了输液速度,疼痛立马消失。 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女主任检查患者时,有的看眼底、望舌头;有的摸淋巴,或检查一下腹部和皮肤。但几乎是所有的患者,她都要轻扣一下胸部。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精神抖擞,决没有病容。女主任只是轻扣一下她的胸部,她就“哼”了一声感到疼痛。女主任一面开验血单子,一面轻声对我说,看起来要有点问题,因为白细胞增多会使胸骨充满涨力,受到压力时就产生疼痛感。后来那个女孩子诊断为白血病。我说白血病太可怕了,女孩这不是要完了吗?……女主任说,你只要在这儿多采访几天,就不会再对白血病如此“谈虎色变”了。 白血病患者的惊与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要提起谁谁得了白血病,立即就会惊恐和惋惜,认定这个人“完了”。为此,人们给白血病起了个可怕的别称“血癌”。采访血液科之前我在电脑上做了“功课”,也确实看到白血病“狰狞的面孔”,这家伙完全像发了疯,使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失去理智,突然就拼命地克隆白血病细胞。按理说白细胞是人体内部的“警察”,是专门打击侵害生命的坏蛋,消灭危害人体的病菌。但这些疯狂增殖出来的白细胞却是变了质的“警察”,竟成了“土匪”。它们在血管里横冲直撞,扩展势力,完全像“流动的液体肿瘤”,肆无忌惮地浸润血管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于是肝、脾、淋巴结肿大;于是就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于是就骨骼疼痛。前面说过的那个轻扣胸部就有痛感的女孩子,“坏蛋白细胞”已经浸润进胸骨里,并在里面阴险地膨胀。 女主任说,正因为白血病给人类生命造成可怕的危害,所以医学界在奋力攻克,治疗血液病症的技术可以说突飞猛进。仅仅十几年前,对血液系统的疾病没有多少治疗方法,有时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痛苦地死去。可是在今天,手段高强着哪,有“对症辅助治疗、化学疗法、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诸多手段。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血液病都有办法治疗,有的解决得很好,甚而相当好;有的还在攻克的途中。当然,医学科学会继续突飞猛进,我们会看到更多希望的曙光。 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来势凶猛,坏蛋白细胞猖狂地发动进攻。但只要发现早,在最佳治疗时期对症下药,就可以阻挡住它嚣张的气焰,甚至可以完全消灭“来犯之敌”。俗话说“明枪易挡,暗箭难防”,慢性白血病却不那么容易对付,这些“家伙”非常狡猾,不动声色,不痛不痒,所以很难察觉。为此,血液科的医生们不能掉以轻心。问题是很多患者病情初发时,只是37度的低烧,或是一点点乏力,或体重“偷偷”减轻,也就不当回事儿;一些忍耐力强的人对低烧压根就不在乎,时间一长更感觉不出来了。 从病历中我看到,一女患者多年以来,肚子总是硬梆梆的,她竟然认为所有人的肚子都是硬梆梆的,因此从来不看医生。后来总是感到肚子不舒服,却只是当胃病治,吃些帮助消化的药。直到真正感觉不行了,这才来到血液科。女主任用手一摸,我的天,脾已经被白血病侵害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也就是说脾肿大到占据整个腹部。一般正常人的脾藏在肋骨下面,很难用手摸得到,可这个女患者的脾胀得鼓鼓的,大得都摸不到边际。还有一些人长期牙齿肿痛,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现象,其实有一部分就是白血病的前兆。可很多人却总是当牙病治,特别是那些治牙的小诊所,良莠不齐的牙医们毫无经验,贻误了白血病的诊治。 女主任告诉我,严重的血液病症虽然犹如恶性肿瘤那样危险,但却不像恶性肿瘤那样到了晚期就无力回天。血液病即使是晚期,还可以有办法干预。像高超的骨髓移植,尽管配型难,价格昂贵,并且有排异和感染等风险,但只要成功,那就是完全彻底地治愈。前面说的来势凶猛的白血病,有一种急性非淋巴细胞(M3型)白血病,新技术手段能将“来犯之敌”杀得片甲不留,彻底根治。近些年来医学界创新出来的一种新药“伊马替尼”,商用名为“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有奇迹般的特效,用药之后,患者完全恢复得像正常人一样,血象化验也检查不出丝毫异常。过去患这种类型的白血病,最多有二、三年的存活期,但世界上最初用这种新药的患者,已经健康地生活了近二十年,现在还继续健康地生活。 我国现在已经能生产“伊马替尼”,所以经常能听到人们讲某某得了白血病治愈了,其实就是这种创新药物的奇迹。我所看到那个“要完了”的女孩子,最初住院时天天以泪洗面,甚至还偷偷地给她的父母写遗书,后来接受“伊马替尼”药物治疗,很快就大见奇效,在我采访还没结束的阶段,她已经痊愈出院了。 毒药有时是良药 这是多年前发生的事,那时还没有现在治疗白血病的先进药物,血液科医生们对急性暴发的白血病还是采用传统的化疗。一天,一个急性白血病患者被推进病房,这是一家外贸公司的年轻职员小D,她早晨起来刷牙,突然见牙刷上有红红的血迹,照镜子一看是牙龈出血,她没当回事儿,用水漱了漱口,就赶紧上班。但路上老是觉得嘴里发咸,吐到纸巾上一看,还是血红色。因为小D经常听到同事有刷牙时牙龈出血的事,也就认为自己可能是上火发炎,过几天就好了,所以就继续上班工作。 但一连三天,牙龈出血不止。医院口腔科,口腔科的医生发现这种无法阻止的牙龈出血状态,立即转到血液科。血象检查出来后,连小D自己都吓了一跳,她的血小板剧烈递减,还不到正常人的十分之一。血小板少到这种程度,是相当危险的。这就像江河的堤坝出现坍塌,却没有人来防洪抢险。 血小板减少得如此程度只是个表象,经血液科医生认真检查,初步判断是来势凶猛的白血病所致。立即给小D实施进一步“骨穿活检”,结果证实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突然疯狂增殖,向全身血管进军,大肆破坏血管里的正常细胞,摧毁血小板,使血管毫无防卫能力,大量血液涌出浸润四周组织。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快就会出现全身各重要部位出血,是最凶险类型的白血病之一,死亡率很高。 医生们对这种可怕的病症采取化学药物治疗,这也就是传统的化疗。最开始化疗效果显著,在短时期内就能杀伤大量白血病细胞,正当人们高兴时,却惊恐地发现,这些凶狠的白血病细胞竟然能垂死挣扎,即使在被杀灭的瞬间,竟能释放出更多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在血管里汹涌澎湃,从而加速出血。其结果使医生们深感忧虑,化疗杀敌的威力不是胜利,而是导致病情更加恶化,这真令人匪夷所思!更要命的是,恶化的最终结果是患者脑出血,那可是致命危害。仅仅几天,充满年轻活力的小D,只能是无助地躺在病床上,眼神里闪动着最后的期盼。 然而就在此时,传来了喜讯,上海医疗界研究的“全反式维甲酸”与哈尔滨医疗界研究的“三氧化二砷”联合使用,双管齐下,形成“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新药,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相当显著。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临床观察,这种新药能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还奇迹般诱导坏的细胞“投诚”,并将其改造成好的细胞,从而有力地抑制患者全身各部器官出血,特别是脑出血。 面对生命垂危的小D,这无疑是喜从天降。血液科的医生迅速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新药,可没想到小D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惊呼为什么用“三氧化二砷”,因为这是毒药,也就是砒霜。砒霜确实是毒药。从一些民间传说和小说故事当中,人们看到砒霜的厉害。《水浒传》里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就是被恶霸西门庆唆使潘金莲暗下砒霜,七窍流血而死。可是这可怕的致人以死地的毒药,今天在医生的手中要变成“以毒攻毒”的锐利武器。 医生们对惊恐万分的家属解释,这是我国医学的智慧成果,临床治疗已经证明是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高超武器,几乎接近百分之百的患者得到有效缓解。而这些缓解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最终彻底治愈。当然,用这种创新的“以毒攻毒”的特效药物,还要看医生们的临床治疗水准,砒霜的用量,用药时间长短,都要视患者的体质,病情缓急,而科学精确地计算,才能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最后,就是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小D很快就恢复健康,又精神抖擞地走在上班的路上。很多人看到小D“起死回生”,不禁大为感慨和感叹。我采访之时,小D还多次来过血液科,原来她与医生们已经交成朋友。对比病历上瘦弱的照片,小D丰满了许多,她幽默地对我说她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因为吃过毒药。医生们说,毒药运用得好,就是良药! 作者简介 邓刚,原名马全理。发表《曲里拐弯》、《山狼海贼》、《绝对亢奋》、《迷人的海》等作品数百万字,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站直喽,别趴下》、《狂吻俄罗斯》》等多部。 小说家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