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68198.html 今年72岁的陈伯右面颊部电击样疼痛5年多,发病初期曾被误诊为牙痛,前后拔了4颗牙,眼看着牙越拔越多,但是疼痛却丝毫不见缓解。在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后,他吃药、理疗、针灸,但疼痛还是经常发作,进食、洗漱的时候时常诱发疼痛,非常痛苦。 三叉神经痛到底是什么痛?有多痛? 小编听说:三叉神经痛被患者称为“天下第一痛”!今天,就请医院神经外科的郭英教授讲讲三叉神经痛的有关知识。 三叉神经痛到底是什么? 三叉神经痛通常表现为脖子、下巴、牙齿、牙龈、嘴唇、少部分出现在眼部和前额的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 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大多为单侧发病,发病时通常没有预兆,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患者常常因为惧怕疼痛发作而不敢洗脸、刷牙、进食,所以口腔及面部卫生状况很差,全身营养不良,面色憔悴、情绪低落,长期患病可产生神经营养性障碍,如局部面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等,严重时可以说是“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痛该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适合初发病人,优点是费用低、没有创伤,缺点是需长期用药,一旦停药复发率高,主要适用于早期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手段,适用于反复发作、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的病人,不但能彻底消除疼痛,还能保住神经功能,一般不会出现面部麻木不适。由于需要开颅手术,存在相应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微创):可有效缓解面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即可出院。可用于手术效果欠佳、老年人群、或是对手术恐惧、不愿意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对基础病多、麻醉风险高的患者尤其适用。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3D打印、神经导航,多种黑科技保驾护航 像陈伯这种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年龄又较大的患者,优先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 由于手术穿刺的目标位置极其隐蔽,穿刺道周围遍布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引起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以往的穿刺过程需要在X光引导下通过不断拍片来了解并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反复多次调整对周围组织损伤就可能增加。 目前,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术前规划系统,医生可以根据可视化三维模型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穿刺导板,在导板的引导下,穿刺针能够快速、准确的到达靶点,避免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并减少X光照射次数,提高手术疗效。同时医生还可以运用最先进的神经导航技术,与3D打印强强联合,将穿刺误差缩小到毫米级别。 ▲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导板模型 ▲X光下可见,穿刺针能准确到达靶点 手术过后,陈伯面部疼痛消失,也未出现其它并发症。陈伯说他终于可以大声笑,大口吃饭,和家人聊天更加开心了。术后第三天便顺利出院。 ▲一个小针眼解决了老人多年的疼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用过热或过冷的水洗脸,少吃或不吃过硬的食物,尽量不要用疼痛一侧咀嚼食物;生活、饮食规律,保证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本期医学指导 郭英教授 科室:神经外科 门诊:周一上午(天河) 擅长:在高风险、高难度颅底肿瘤(如巨大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海绵窦肿瘤、蝶骨嵴内侧及岩斜区脑膜瘤、颈静脉孔区肿瘤等)、颅-颈交界区肿瘤、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肿瘤、脑干肿瘤、复杂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脊髓髓内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显微和锁孔手术方面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陆正齐教授 科室:神经内科 门诊:周一下午(天河)、周四上午(萝岗)、周三上午(特诊)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李永奇副主任医师 科室:耳鼻咽喉科 门诊:周一下午、周二下午、周五全天(天河)、周四上午(萝岗) 擅长:耳科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耳显微外科和耳神经外科手术,对急慢性中耳炎、外耳、中耳畸形、耳聋、眩晕、耳硬化症、周围性面瘫、耳部及侧颅底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德昭副主任医师 科室:手术麻醉中心 擅长:从事麻醉与疼痛工作16年,研究方向为肝移植围术期器官损伤和保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供稿:龚瑾(神经外科) 编辑:甄晓洲 初审:叶张翔 审核:周晋安 审定发布:丘国新戎利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wiw.com/kjsczl/156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