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街镇召开防控登革热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我镇当前登革热防控形势,着重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登革热防控工作,镇宣传委员赵敏洁、镇人大副主席江琴主持会议,镇卫计办主任金超群镇文化站站长林明星、各村居主干、经办参加会议。 会上,江琴对我镇登革热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强调近期是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多发季节,从全国看,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登革热病例,请各村居务必提高警惕,做好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上街镇召开防控登革热工作会议 在工作部署中,赵敏洁强调了以下四点: 一是各村居要加强消杀工作,务必做好全村范围内的消杀工作,确保不留死角; 二是持续开展“翻盆倒罐”行动,组织志愿者及时翻盆倒罐将积水清倒干净,并组织保洁人员开展卫生清洁工作,打扫卫生死角,清理垃圾杂物; 三是做好登革热防控周报工作,相关责任人务必确保及时上报登革热防控工作情况,加大措施力度,压实工作责任; 四是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采取多样化宣传形式,确保防控知识全民知晓,防控行动全民参与。 △会后各村居立刻行动,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伊蚊伊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于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一属,近种,中国有余种。 中国伊蚊中比较重要的有覆蚊亚属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赫布里底伊蚊、波里尼西亚伊蚊、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 伊蚊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 传播途径01病毒在伊蚊体内大量繁殖。 02伊蚊叮咬健康人。 03人感染病毒后,一般3至14天发病,通常5至8天。 临床表现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至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其他:疲劳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 特别提醒因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你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或者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在高热不退时,记得不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退烧药,应以物理方法降温为主,但对于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要避免用酒精擦浴。 知多少问:登革热有疫苗来预防吗?或者有特效药治疗吗? 答:目前没有效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登革热特效治疗法,只能对症治疗。所以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疾病加重。 问:登革热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吗? 答:不能。是通过蚊子间接传播。 问: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但感染后是否全部人都会发病呢? 答:部分人会发病。 问:是否退热后就没事了? 答:退热后仍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提示需要紧急护理,应立即返回到门诊或急诊。 易感人群全人群普遍易感 人们在感染后会获得对同型病毒较为持久的免疫力(一般为1~4年),但对异型病毒仅能获得数月的短暂免疫力。 高危人群 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预防措施1、防蚊(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4)登革热疫区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避免蚊虫叮咬。 (5)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6)避免在媒介伊蚊活动的高峰时段外出,早晨或傍晚工作或外出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7)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特别是婴儿床和婴儿车。 2、灭蚊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防蚊灭蚊,不仅可以预防登革热,还可以减少感染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80多种传染病的危险。 3、驱蚊●县纪委一行赴我镇调研文物保护工作 ●与2号线无缝对接,永嘉天地将打造地铁商圈,你一定要来!!! ●反邪教这些常识你应该知道!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wiw.com/kjsczz/151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