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红杏林学院”,回复“礼包”

免费领取“中医公益系列课”

本文导读:1、秋冬古怪多,又冷又上火2、十二荥穴,秋冬正当时3、简单回顾,记得牢用得好本文已由红杏林学院「专业审稿团」审核▼11月的第3个周二,我们又跟见面啦~自从上次给大家分享了12原穴,后台消息马上被大家的热情引爆了!截至投票时间大家最想看的内容是五腧穴,今天杏林君带着荥穴的知识来咯~经络就像山河大海“五腧穴”,“腧”又作“输”,就是传导的意思,不得不说。古人非常擅长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作了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其中荥穴就像是一条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荥穴很接地气专治冬季的“古怪”最近,后台留言收到越来越多人出现了“古怪”现象——明明自己怕冷得要si,但是就是容易牙龈肿胀、口臭、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小便黄热、大便干结,还有些朋友会五心烦热睡不着。错的不是你,是这个季节。现在恰好阳气收敛,人体内阳囤积,又加上现在凉,咱们毛孔没完全打开,衣物穿得有多,内热想出来的路就变得更少了。人体内堆积的内热,如果没有足够的阴来制约,不热出热症来才怪。出现这类的问题,必找荥穴不可,荥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啊。今天的文章,想冬天吃好喝好睡好的朋友得好好看看,怎么着也得留一手~吃透十二荥穴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历代中医师,凡诸经热病初起,都会取其中荥穴调理。按照五脏学说来分,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之分。这每一种火,要怎么“灭”,也是有学问的:肺经▼大鱼际穴与五行有关,连通五脏六腑。从经络来看,它属于手太阴肺经,荥(火)穴。“荥主身热”,可消除肺经引起的各种火“灾”。所以可清肺热,泄火邪,对改善呼吸系统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还是自带的”咽喉灵“,这个秋冬感冒喉咙不舒服,上火,吞咽困难等,搓这里,效果很棒!大拇指下肉肚最高点就是~▲干燥的秋天,更要常做哦~心包经▼《针灸甲乙经》:“风热善怒,中心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劳宫主之。”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不是简单的祛火哦,劳宫劳宫啊,劳累了以后去宫殿休息,所以大家要记住,这个穴位最补心血!劳宫取穴在这里▲按上图所示,顺时针按摩,手法采用揉擦的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功效:清心泻火,宁神养心、促进睡眠,宽里胸气,延缓衰老。艾灸劳宫穴:用艾条温灸,每次5~20分钟,每日一次即可。心经▼有句话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说的就是心病,心思郁在一块,就非常容易心火旺。如果你心里非常的烦躁,到了晚上不想睡,就赶紧掐掐少府,清心除烦;如果你手脚老爱热,睡觉的时候蹬被子、心痛、心悸、恐慌。一定要每天多揉揉少府,每天5分钟散心火,心里顺畅了才有好睡眠。少府穴非常好找,咱们握拳,小指所点到的地方就是少府穴。大肠经▼“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说明了水是趋下的,二间穴是经气渐渐充盈的荥穴,所以,它里面的气息是向下运行的。在我们的食指第2掌指关节前缘,靠拇指侧,触之有凹陷处,就是二间穴。您如果长期被顽固性腹泻困扰,每天凌晨总是因肚子痛而惊醒,然后腹泻不止,或者早上起床没多久就感到肚子猛地一阵绞痛,那您就需要每天按揉这个穴位5分钟,作为日常保健了。三焦经▼如果你出现:1、眼睛干涩,嘴巴老干,咽唾液都没有2、热型感冒,咽喉肿痛、身体老发热都可以按揉这个穴位,这跟它所在的三焦经有关,三焦经时排气的,人气多了会上火,液门穴就是散火的。这个穴位在无名指与小指缝中,顶着无名指的骨头,推压时比较痛,按揉5分钟即可小肠经▼前谷穴:“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该穴名意指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安神定志,通经活络,清利头目。适用于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用中指指腹按揉前谷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可缓解治疗头痛、眩晕、目痛等。脾经▼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该穴名意指生发之气,如都市之物在此聚散,故名。作为脾经上的荥穴,大都穴有泄热止痛、健脾和中的作用,对于胃炎、胃痉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都有很好的缓解功效。要增强消化能力,需要每天对大都穴进行按摩,两脚的穴位都要按,按摩10分钟左右,以自己能耐受的时间和力度为准。肝经▼行间穴在足大趾和第二趾的缝纹端。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掐此穴对眼睛胀痛尤有显效。《类经·图翼》上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点掐和刮痧行间穴,能很好的清肝明目~肾经▼这个穴位非常的实用,然谷穴有“大补阴丸”之称,它是肾经的荥穴,荥穴属火,肾经属水,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平衡水火,专治阴虚火旺。每天按揉然谷穴2~3分钟,相当于吃了大补阴丸。甚至对于中老年朋友,用这个穴位来灭虚火,比吃大补阴丸灭虚火更稳妥些。▼附上取穴动图胃经▼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所以此穴具有清降胃火,通涤腑气的作用。我们在按压时,用拇指指腹点揉内庭穴,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依据个人的承受能力以能接受为度。每次2~3分钟,两侧内庭穴同时或交替点揉。胆经▼当出现胆部,绞痛犹如刀扎般剧痛,非常痛苦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侠溪穴在足背外侧,第4、5趾间根部的脚背处有压痛感,点燃一根细艾条,艾灸15-20分钟,疼痛就可以缓解。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条排毒通道。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具有清热安神,清头明目的作用,如果你头发早白,额头长痘痘,可用细艾条艾灸足通谷10分钟。十二荥穴,你记住了吗?我们生活中上火,用得非常多比如: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府”;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荥穴“液门”各经络的荥穴还可以灵活配合使用,祛热功能效果更佳哦,感谢李正坤老师给予的启发!

朋友们可以一边看文章,一边实操找穴位,荥穴的穴位大多是手足指处,非常好找,在秋冬这个容易上火的时候用处非常大哦,同时不要忘了转发给亲朋好友,让大家一起健康生活~

如果大家觉得今天的内容很有价值的话,欢迎点亮右下角“在看”并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都能受益中医,感受中医之美~。

今日话题

胃经荥穴“内庭”,可以调理什么病症呢?您还记得吗?

点个在看,帮助更多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wiw.com/kjsczz/165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