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伏必贴——三伏贴

  “针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穴位处方,而不是全部都只贴几个穴位。另外,药饼不是止痛膏,不是哪里痛就往哪里贴。

  疗法选穴多以背部腧穴为主穴,常用腧穴为肺俞、肾俞、脾俞、胃俞、风门、定喘、大椎、气海、关元等。

  过敏性鼻炎,选穴以补益肺气、固表护卫为主:印堂、禾髎、身柱、肺俞、肾俞等穴。

  哮喘,选穴以宣肺理气、化痰定喘为主:大椎、定喘、肺俞、膻中、风门、脾俞等。

  针对抵抗力差、易感冒者,选穴以疏散风邪、益气固表为主:大椎、风门、肺俞、膏肓、合谷、风池等。

  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腹泻加重者,选穴以温胃健脾、益气祛寒为主: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贴敷对象为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小时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8.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9.其他谨遵医嘱。10.三伏贴贴敷后注意事项时间不要自己延长。11.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1.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13.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三伏贴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与“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三伏贴”就是利用夏季穴位开阖、经络疏松的原理在三伏天达到养阳的目的,所以三伏贴对于穴位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主穴配穴得当,另一方面每一个穴位定位要准确,以下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三伏贴”中涉及到的穴位。贴敷时间成人原则上为4-6小时;儿童0.5-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以局部温热感,颜色微红为度。因个体差异,局部出现灼热、瘙痒、疼痛感时可提前去除贴药。

二、初伏养生必备——三伏祛火排邪

如果出现目红眼赤、咽喉干痛、鼻腔热烘、口干口臭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上火”了。不管是什么器官上火,都要大量喝水(就是不上火也要多喝水!),最好加点蜂蜜,蜂蜜滋阴非常好。

再就是晚上泡泡脚,搓双脚各下,点按涌泉穴,这样可以起到心肾相交,阴阳平衡的作用。上火了,如果知道是那个器官上火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当然效果会更好!下面小编就把长期临床总结的“观舌”法告诉大家:

舌头红,体内有火,不同的“火”在舌头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舌尖红:心火

夏主心,因此夏天心火会旺!

如果舌尖红,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做恶梦、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

心主舌,因此心火的口舌生疮以舌尖及两侧生疮最为多见,口腔内膜也会生疮。

施灸穴位:以八髎为中心,矩阵灸方

初伏祛毒时间:7月17日~7月6日

舌两侧红:肝火

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舌前半部分红:肺火

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

容易伤风,一伤风就会出现高热、咳嗽、痰黄稠而粘等症状。

清肺热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生吃几个白萝卜;吃梨也有清肺热、润肺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有很多的肺热病人大便都不通畅。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wiw.com/kjsczz/180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