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病变,而口腔、面部血管分布丰富,因此在患糖尿病后,常引起口干、口唇黏膜灼痛、舌面干燥、味觉改变等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常会有牙龈(俗称“牙肉”)充血、肿胀、牙石沉积、牙齿松动脱落等症状。

01

蛀牙与糖尿病

首先是食物因素,那些黏乎乎的、甜的、容易发酵变酸的食物会对牙齿硬组织产生腐蚀;

第二是微生物因素,致龋茵中的变形链球菌、黏放线等等是口腔内的“常驻”茵,平时受到其他细菌的共存抑制,达到一定的平衡,一旦细菌生长的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和平共处”的局面就会被打破,致龋菌便猖獗发威;

第三是宿主因素,包括牙齿的窝沟点隙等薄弱结构和免疫力;

第四是时间因素,长时间的口腔清洁工作做不好,就“积脏成疾”,发生龋病。

糖尿病患者恰恰与这四方面都有“瓜葛”。其高血糖状态使唾液中的含糖量增高,使口腔酸性增加;由于唾液量减少,对牙齿的冲洗自洁作用下降,对致龋菌的抑制能力减弱,打破了菌群平衡;同时牙齿的免疫功能和再矿化水平下降,因而患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02

牙周病与糖尿病

牙周病是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种疾病,往往累及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表现为牙龈炎和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和溢血溢脓,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移位,严重者可以全口牙齿脱落。

研究表明,内分泌紊乱,尤其是胰岛素、性激素分泌紊乱对人体的防御机制有很大损害。同时还影响到机体的修复能力。因此,糖尿病患者对存在于牙颈部的结石的机械刺激以及牙菌斑内细菌释放的毒素就缺乏抵抗力,牙周组织易受伤害。

03

糖尿病患者还易出现哪些口腔疾病?

1.牙体牙髓病

糖尿病患者患牙髓炎的几率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唾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造成口腔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牙菌斑的形成,增加患龋齿(俗称“虫牙”)的几率,加之毛细血管损伤,进而继发牙髓炎。

2.口腔粘膜疾病

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内的一层软组织,有免疫和机械屏障、吸收、感觉等多种生理功能。

糖友由于其内分泌紊乱,直黏膜菲薄,抗磨擦能力下降,常常会出现黏膜充血、渗血、疼痛。糖尿病患者的唾液分泌量下降,又使唾液对黏膜的冲洗作用下降,食物中的不良刺激物因此“大发淫威”,进一步损害黏膜。同时,黏膜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有害微生物得以繁殖。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糖尿病患者的口腔黏膜常常会出现溃疡、充血、糜烂、感觉异常、干燥、萎缩以及白色念珠茵感染等等症状。

3.其它口腔问题

口腔真菌感染。多为念珠菌感染,表现是嘴里出现白膜、红斑、口角炎。糜烂性扁平苔藓。这个病是仅次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口腔黏膜病,表现为口腔黏膜网状白纹、发红,有的病人有黏膜糜烂,因此引发疼痛。此病不会像复发性口腔溃疡能自愈,往往持续时间长。由于口腔内长期存在创面,有癌变的可能。

颌面部软组织感染。主要是细菌感染,导致局部蜂窝组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则有发烧。

04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口腔?

1、早晚刷牙

掌握科学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只要老年人口腔中存留牙齿,必须仔细刷牙。即使没有牙也要注意口腔清洁,坚持用温水或漱口水漱口。

2、积极治疗龋齿

大部分老年人伴有牙髓萎缩,牙根暴露,易发生根面龋。需选择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避免吸烟喝酒,控制甜食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和低糖分水果,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多吃含钙和磷丰富食物来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积极治疗根面龋。医院做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正确处理塞牙问题

因为长期咀嚼磨耗,导致牙齿牙冠有明显磨损,此牙齿形态不利于自我清洁。进入老年期,牙缝隙变得越来越大,在咀嚼食物过程中食物会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进入牙缝,引起塞牙。很多人习惯用牙签剔除嵌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但错误的使用方式会让牙缝间隙越来越大。塞牙时须立即刷牙、漱口或使用牙间隙,顽固的嵌塞物可用柔软的细牙签轻轻剔除,一定注意动作不能过猛或过快。医院做全面检查,没有及时去除嵌塞的食物可在牙缝中发酵腐败,从而引起牙周感染或龋齿等口腔问题,不利于血糖稳定。

4、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wiw.com/kjscby/151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