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最火的电影是哪部?当然非《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莫属↓ 但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的亲就会发现,这部不二情书除了两个主演,还是原来的配方,剧情神马的与三年前的同名前作并没有关系,干脆改名叫“澳门撞上洛杉矶”更合适些…… 口碑嘛……当然与前作也有差了…… 三年前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汤唯饰演的拜金女小三来到美国西雅图生孩子,遇到了靠谱大叔吴秀波;吴秀波因为老婆想移民放弃了北京主治医生的显赫工作来到西雅图做家庭煮夫,老婆却和他离了婚然后他一个人抚养女儿。 两个孤独的人越走越近,汤唯扮演的小三最终被编剧和导演强行洗白,几年后两人在国内再见,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这部片子当年获得五亿多票房,刷新了国产爱情片的票房纪录。 导演薛晓路也成功晋升为国内5亿票房俱乐部的第一位女导演↓ 《北京遇上西雅图》当年被很多大V批过三观不正,但是现在想来,它起码是一部各方面都合格的爱情片。 好莱坞式编剧,起承转合都非常规矩,台词精辟、节奏得当,切入视角非常女性化。 美国华裔女警察的东北话↓ 海清的借精生子白发蕾丝边形象↓ 吴秀波的闷骚大叔↓ 都是妥妥的亮点和加分项。 但是汤唯饰演的小三,总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演技层面来看,汤唯是很笨拙的体验派,只有在好的导演的调教下,她充分感受到了角色,才能够成功演绎出来;如果感受不到,就只剩下浮夸的表情和生硬的台词…… 汤唯本人也承认她的“文佳佳”是失败的表演↓ 而吴秀波却是妥妥的表现派和方法派,会用花白的胡子、闷骚的眼镜、凝重的表情塑造一个人到中年情感事业双失意的loser大叔形象↓ 后期他剃了胡子整个人就精神了很多……而人物也跨过低谷,成功步入了康庄大道…… 身兼导演与监制两职的薛晓路,是妥妥的学院派出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所以《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剧本和人物才会这么扎实立体吧。 但亲们也许不知道的是……薛教授还是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主要编剧之一…… 这部剧是多少人的童年噩梦啊!现在小天看到“家暴”一类的新闻脑海中第一时间还是会关联到冯远征的那张脸……↓ 除此之外,她还是电影《海洋天堂》的编剧↓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文章的成名作,但是后来他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事情成功地将自己作出了公众的视线……咳咳…… 但是,当这三个人再次凑在一起,奉上这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时,大部分影评人与观众却没有买账↓ 原因是……这几乎是一部超现实的魔幻电影啊,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两个主演,却坚持写信来互通情谊,也不知道是不是薛教授读多了木心的《从前慢》…… 在这个所有人都在用手机和邮件作为联系方式的今天,一个眼里只有输赢的赌徒、一个市侩的地产经纪人,都不像是会大费周章亲手写信的人,而他们却不惧世俗的眼光坚持亲笔写就鸿雁传书,不是因为这两个人真古典…… 而是,薛老师觉得酱紫的爱情会更有情调…… 很多人都看出来,《不二情书》在蹩脚地致敬美国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但《查令十字街84号》拍摄于年,当时的确处于前网络化时代,人与人的跨国联络唯有依靠纸质书信,以写信的方式通神交心,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柏拉图之恋 但是三十年后的现在还生硬地用这种方式来建构和维系男女主角的爱情,就只会让人觉得这是文艺女青年的矫揉造作…… 对此,用《失恋三十三天》里王小贱的一句话最恰当不过……↓ 在讯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坚持使用纸笔通信,全片就出现了一个无论如何也圆不上的bug……就是两人的情感交流跟不上外在故事的发展节奏。 这部电影的情节容量很大,汤唯先后遇上了陆毅、王志文和祖峰三个男人,吴秀波这边也有和秦沛夫妇、王茜母女的瓜葛。 这么多人和事纷纷扰扰来来往往,而通过伦敦寄信慢慢中转,要等到海枯石烂的那一天嘛…… 故事发展的时间明显是围绕着某一年的圣诞和新年前后,这么短短的一段时间,显然不够男女主角频繁通信。 所以,影片到后来索性放弃治疗,直接采用虚写手法,两人可以跨越时空阻隔即时对话,寄信神马的一概省略,现代都市言情片一秒化身穿越时空的爱恋…… 一看到两人写信与读信的画面,小天就感到蜜汁尴尬…… 并且,写信作为男女主角感情进展的几乎唯一线索,与全片的气质和人物调性感觉极度不搭…… 市井中人,文绉绉地念起“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简直让人一秒出戏…… 这无法用电影本身的虚构性和“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来解释”,既然选择拍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就要遵循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和人性本能,而不能胡乱用虚假刻意的故事情节。 电影高明之处,一定是其对人性的洞察和升华,而非凌驾在普世逻辑之上的空想。 当然,影片中能看出薛老师除了爱情以外的其它企图,移民、房产、资本还有作为现代人的疏离与孤独,但是她的才华终究无法驾驭她的期望,即便是作为一部最通俗的爱情电影来看待,《不二情书》也很难及格。 总之,怎么看这个片子都像是几个演员被迫一起完成女文青导演碎碎念的小清新爱情幻想…… 其实说到鸿雁传书与现代爱情故事双线进行的电影,年台湾魏德圣导演的一部《海角七号》做出了了正确示范。 音乐梦想受到打击的年轻人阿嘉离开大都市台北,回到台湾南部的小镇恒春,在继父的帮助下当上了代办邮差。 一次他寄送一个来自日本但地址早已不在无法寄出的邮包,于是私自拆开,发现里面有一张泛黄的少女照片,和几封写于60年前的信↓ 原来,信的主人是台湾日据期间在台的日语教师,后来日本战败,他在随日本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台湾女友,归日途中的航班上,他将爱意与遗憾化为文字,这些信件直到他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 而在现实中的年,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来演出,阿嘉和恒春本土人一起组成乐团参与表演,期间阿嘉与中孝介的公关、过气日本模特友子从相互敌视到最终相恋。 故事进行中,会伴随着《野草莓》的音乐出现书信的独白,上个世纪温吞缓慢的爱情,与这个世纪激烈炽热的恋爱交相辉映;他们未竟的爱情,由他们来实现↓ 相较之下,《海角七号》的抒情与演绎圆融自然太多…… 如果说书信往来的古典恋爱梗玩不好,那与时俱进的网恋互撩应该能够精准呈现吧? 年的平安夜,小天和闺蜜去看了一部国产喜剧电影……从此,小天对国产爱情片基本弃疗且免疫…… 那部电影是《微爱之渐入佳境》,导演顾长卫↓ 顶着二流网络微电影的名字,号称是顾长卫的转型之作,基于对顾导以往水准的信任,小天略抱期待……看完才发现自己被狠狠打脸…… 电影讲述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