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牙痛属于牙齿毛病的外在反应,有可能是龋齿、牙髓或犬齿周围的牙龈被感染,前臼齿出现裂痕也会引起牙痛,有时候仅是菜屑卡在牙缝而引起不适。很多人常用甲硝唑、芬必得西药等止疼,这类西药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使用有副作用。中医认为:风热侵袭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气血不通,瘀阻脉络而为病。并且,手、足阳明经脉分别为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因是气血的通畅与否,次之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一、艾灸调理牙痛的方法 艾灸治牙痛,每次可取2~3穴,针对不用的症状根据主穴配相应的副穴,清热祛风,消炎止痛。 1、风火牙痛取翳风穴、合谷穴艾灸 风火牙痛具有遇风发作或加重的特点,受热痛感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初期。对于风火牙痛可取翳风穴、合谷穴进行艾灸。 :位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按压有酸胀感。艾灸病症: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取穴方法:伸出右手,将拇指和食指分开,展露虎口,把左手拇指横纹放在右手虎口处,向下按住,拇指点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向下按压有胀痛感)。 艾灸病症:发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歪斜、中风口噤、多汗、消渴、痛经等症。 2、胃火牙痛取下关穴、颊车穴、内庭穴艾灸 胃火牙痛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患有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患者。对于胃火牙痛可取下关穴、颊车穴、内廷穴进行艾灸。 :位于面部耳前方,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艾灸病症:耳聋、耳鸣、牙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咬紧牙关,沿着耳垂的下方向下摸,会摸到一个高高隆起的地方,就是颊车穴。艾灸病症: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症。 :位于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艾灸病症:齿痛、咽喉肿病、口歪、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等症。内廷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艾灸此穴有清除胃热实火的功效,绝大多数的胃火牙痛患者艾灸此穴后效果均很显著。若胃火较甚,可下关穴、颊车穴等穴艾灸,也可加服清热泻火解毒类的中药,以求标本兼治。胃火牙痛型患者应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类的食物。 3、虚火牙痛取太溪穴、合谷穴艾灸 虚火牙痛为牙齿隐隐作痛,疼痛程度较轻,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等症状,并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此症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牙周病患者,但在青年人当中虚火牙痛也时有所见。 中医讲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虚火牙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年老体虚、身体先天虚弱,或纵欲过度均可导致本病。虚火牙痛可取太溪穴、合谷穴进行艾灸。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病症: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消渴、月经不调、失眠等症状。 二、调理牙痛的推拿按摩方法对于西医所说的神经性牙痛,中医认为,可分虚实两种。实火牙疼比较剧烈,牙龈红肿明显,但病程较短,来得快也去得快;而虚火牙疼则不太剧烈,牙龈红肿也不明显,虽说是隐隐作痛,但持续时间较长。这两种牙疼都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来缓解。 1、对于虚火牙痛,可按摩合谷穴和颊车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用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患者只需用拇指指尖进行按摩,程度由轻渐重,连续按压5-10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佳。按摩合谷穴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活络镇痛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人及孕妇不要按摩该穴。 颊车穴位于颌骨边角向鼻子斜方向约1厘米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就是颊车穴。用双手拇指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由轻渐重按压约5-10分钟,可以起到解痉止痛、活血消肿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火牙痛比较剧烈,且疼痛区域接近该穴,因此,实火牙痛的患者不应按摩此穴。 2、对于实火牙痛,除以相同手法按摩合谷穴外,还可配以按压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内庭穴(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5-10分钟。 中医治疗贵在坚持,患者若采用以上方法,需每天坚持按摩3-4次,牙痛症状就可得到缓解。另外,治疗期间要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不要饮酒吸烟,并应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