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合肥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一条《关于开展职住平衡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工作方案由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今天高新区发布了细则,班长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是购房资格问题,如果想要获得职住平衡购房条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1、需要在工商税务关系在高新区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家电和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光伏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创意文化产业和创新型科技研发机构的这些单位工作;

2、满足合肥市限购条件;

解释:如果你是合肥市区户籍并在合肥拥有2套及以上住宅,是无法获得职住平衡购房资格的;如果是外地户籍,因为限购区域限购1套新房及二手房,所以要求名下无房;

3、在上述重点产业单位工作,连续在高新区缴纳社保满1年,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4、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在高新区无自有住房;

解释:同刚需认定资格不同,不是查市区范围,也不看购房记录,之前有房产已经出售也并不影响,在高新区无房即可。

如果你是合肥市户籍,在其他区域内名下仅有一套住宅,在满足其他几条要求的情况下,是可以获得职住平衡购房资格的;

5、只享受一次试点购房政策;

6、登记购房人、摇号选房人、合同签订人须保持一致,不得变更;

在购房流程方面,按照新规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高新区范围内新房开始登记以后,一个楼盘假设推出套房源,其中30%也就是30个选房资格名额优先给刚需,30%的30个选房资格名额给与职住平衡购房者,如果刚需或者职住平衡购房者登记人数少于各自的30%名额,所有登记购房人直接获得选房资格,如果超过30%则摇号产生。

最后未摇中的刚需+未摇中职住平衡购房者+满足限购条件的普通购房者在共同摇号产生剩余的40%的40个选房资格。

关于申请流程分为申请、初审和复审:

符合条件的购房者首先需要向其所在单位申报,再由其单位根据产业类别向高新区分管部门报备接受审核。

区经贸局负责对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家电和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社会事业局负责对创意文化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投促局负责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生态环境局负责对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半导体中心负责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科技局负责对创新型科技研发机构进行初审。

以上部门初审合格后报高新区职住平衡试点领导小组统一复审。

在大家比较关心的首付比例问题上,文件内并没有提到,班长也就此打电话进行了咨询,官方回复是由开发商指定最低首付比例,这点和刚需是不同的。如果开发商对职住平衡购房者的要求和普通购房人一样是8成,那购房门槛就增加了许多。另外大家关心的问题是高新管委会工作人员是否包含在内,就此高新区也进行了正面回应,管委会工作人员并不能参与职住平衡购房申请。

整体上来说职住平衡购房资格的认定与刚需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职住平衡在年龄上并没有要求;对合肥其他区是否有房没有要求;在首付比例上也没有对开发商做强制要求。刚需是对在合肥工作的无房者进行倾斜。而职住平衡则是希望园区职工能住工作在高新区、居住在高新区,解决高新区职住平衡问题,缓解潮汐交通现象,提升园区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改善园区居民、职工的居住条件,所以并没有在对高新区工作的年轻无房者有特别的倾斜。

在这个规定执行以后,因为刚需是面向全市的,人数众多,而职住平衡仅面对高新区且没有限定最低首付比例,如果开发商也按照普通购房者的8成首付要求,对于普通年轻购房者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利好与有经济基础的园区工作人员。摇中的概率必然是职住平衡购房者>刚需>普通购房者。

而这一部分具备经济条件的园区工作者也正是高新区高价二手房的潜在客户,如今有了职住平衡购房政策,买到新房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有人提出职住平衡利好二手房,班长倒不这么认为,职住平衡政策也将这部分人群牢牢锁定,短期肯定不会向二手房市场转移了,毕竟政策送的这份大礼,谁都没有拒绝的理由。而且部分在高新区有房、其他条件适合的,可能会将原来潜力一般的二手房卖出,以达到参与职住平衡的条件。这样二手房市场房源可能会有所增多,急卖房源后期也会有所增加,所以这个政策对于高新区二手房并不算利好。

不过,高新区目前可售新房寥寥无几,有政策倾斜固然重要,但是前提还是得有房子买才行,第三轮集中土地供应即将开始,我们一起等等看是否有高新区涉宅用地供应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wiw.com/kjscys/205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