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猪收储成效有限猪价拐点有迹可循 相对新鲜蔬菜的“见水涨”,鲜肉类价格的“水长船高”仿佛来得更加猛烈些。中农价格行情系统显示,最近一周,农产品蔬菜价格指数累计上涨8.23,山东、北京等主产地卑劣的天气提早拉升了蔬菜价格增长预期,菜心等叶菜类价格指数再次回到前期高位。消费者对蔬菜价格的“见水就涨”早已经习以为常,而对鲜肉价格,尤其是猪牛肉价格的上涨,却是出乎意料。 中农价格行情系统显示,7月以来,深圳鲜肉类价格平均指数较6月份上涨6.25,其中,涨幅靠前的品种是牛筋、牛梅头肉和牛展,上涨率分别为25、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21.05和20。跌幅靠前的是去皮肥肉、前上肉和去皮后上肉,下跌率分别为18.46、16.08和13.67。常见品种中,猪排骨批发价下落8.33,猪肘批发价上涨8.56。整体来看,鲜牛肉引领肉类价格上涨趋势,鲜猪肉价格仍是跌多涨少。实际上,猪头皮、猪肚等常见猪肉类价格经历过7月中旬的低谷,回到了7月初的水平,而牛排等常见牛肉类价格已连续数周维持高位,二者共同推动7月份深圳鲜肉价格平均指数上涨。 猪价拐点扑朔迷离政策扶持作用有限 5月末,部份研究机构预测猪价行将迎来拐点,依托着政府收储生猪肉的政策,猪肉价格艰苦爬上了上升通道。据发改委监测,在延续下落4个月后,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小幅回升,6月13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市斤7.04元,比上周上涨0.14元,涨幅1.01,全国超过7成省分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黑龙江、福建、河南、广东、海南等地价格涨幅在3~6之间。但是,政府收储的上市猪肉量有限,各地肉联社商业冻肉不断向政府收储冻肉转化,下降了政策实行效果,猪价于7月中旬迎来一波小跌潮,“拐点”1说不攻自破。 实际上,猪肉价格拐点是一个被过分夸大的概念,猪肉价格的止跌回升并不是一个时间点的进程,而是一个时间段的进程。在这段时间里,猪肉价格会围绕前期种猪投入、饲料购买和养殖场所等本钱线上下波动,终究到达市场允许的价格水平。近期,在总养殖本钱上升的情况下,猪肉价格不升反降,更多的是由于猪肉市场生猪储备偏多,消费需求不足,养猪商户痛苦降价寻底,焦急寻觅市场公允价位。中农价格研究中心认为,政策收储对“猪价拐点”的催化作用是有限的, 首先,政策收储仅仅通过“加大库存,减少上市”这1简单的转化手段,暂时延缓猪肉蜂拥上市期的到来,却没法消化其原有库存总量,在总量没法减少乃至增加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很难止跌回升。 其次,政策收储缺少仅斟酌了市场供给的因素,而没有斟酌市场需求的因素,如并未出台相应配套的刺激消费政策,提拉市场需求。猪价拐点是市场的公允价,是供需动态平衡的价格区间,仅改变供给是没法让猪价回稳的。 最后,政策收贮存在相应的收储壁垒,在猪价普遍下落的情况下,各地肉联社冻肉可以按比例优先转化为政策收储冻肉,取得相应的政府买价补偿,而一定范围的散户生猪难以得到收储,也就是说,真正上市的生猪可能会由于肉联社不合适的转存比率遇到收储壁垒,大量的生猪不得收储,又没法收回本钱,只得硬着头皮降价兜售。这样一来,不光是猪肉总量难以改变,连猪肉上市量也难以改变了。 进口猪肉兵临城下国产猪肉阶段多余 去年的“猪周期高涨”吸引了很多猪肉贸易商入驻中国,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纭进口优良价低猪肉,企图抢占市场先机。今年,欧盟已然顺利成为中国猪肉的最大进口国,不同的是,中国猪肉价格萎靡不振,猪肉市场供给阶段性多余,本地养殖户面临短时间的亏损,猪肉行业盈利预期延续下降。 今年5月,英国农业大臣于北京签订一份关于向中国出口猪肉和种猪的协议,并表示短时间内向中国出口大批量猪肉。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猪肉及其副产品进口实际到港6.24万吨,环比增长36.24。其中,5月我国鲜冷冻周肉进口量4.86万吨,同比增加145.32,环比增加16.11。中农价格研究中心认为,进口猪肉于国内市场的占比其实不高,但是,我国生猪产能阶段性多余,消费者猪肉需求已趋于饱和,再小的变动,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进口猪肉兵临城下的其中一个推动因素是国际汇率的变化。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月平均数由4月份的8.35走低至7月份的7.84,欧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利于欧盟进口,国际贸易转汇结算利差增大。而欧洲生猪质量过硬,本钱低廉,极易被中国大型肉类加工厂商集体采购,转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利于本国货币保值。这样一来,虽然国内市场猪价下落,英国等欧盟国家此时加大猪肉进口,依然是有利可图。 实际上,外汇的变动不但影响到了猪肉种猪的进口,还影响到国内猪肉的出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国产生猪的价格比国际均价累计高出1/3,这就抑制了国外市场对国内生猪的需求。 本钱上涨差价缩小猪价拐点有迹可循 虽然政府的收储政策对迎来猪价拐点作用有限,但市场也真实地回应了养殖户们“拐点初现”的预期,7月中旬以后,鲜猪肉价格止住跌势,逐步回稳,农业部数据显示,7月20日猪肉批发价上涨19.93元每斤,较7月10日批发价19.65元每斤上涨了近1.5个百分点。虽然未见拐点,但仍有几点踪影模糊可循: 猪价拐点的第一个踪影就是,猪养殖期行将步入尾声,猪价周期随之进入交替期。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3月上旬猪肉批发价格连续上涨半年之久,从20.07元每斤涨到了26.26元每斤,又降回了今年7月13日的20元每斤,此端间隔约为390日。一方面,生猪养殖周期约为380日,以上的价格区间正好体现了一个养殖周期的价格变动,猪价极有可能随着新养殖周期的到来,重新向上定位涨势,从而拉动现有上市猪肉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猪价重回周期初价位,早期价位也就是猪周期的本钱价位,现行猪价极有可能重头再来,向“涨”看齐。 猪价拐点的第二个踪影就是,鲜猪肉批发、零售差价不断减小,转手盈利趋近于零。相对猪肉批发价格的小幅上涨,猪肉零售价格却在遇冷下落。统计局数据显示,猪肉五花肉价格自5月以来下落0.45元每公斤,且最近一期价格下降0.07元每公斤。不断下行的零售价格与逐步爬升的批发价格极可能缩小猪肉的转手盈利。转手盈利缩小,将首先下降2三级供应商的进货意愿,进而直接影响到一级供应商的生猪出栏量与屠宰量,最后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逼迫部份供应商退出生猪养殖行业,到达市场自动自发的调理供需的功效。 猪价拐点的第三个踪影就是,月份销售淡季行将结束,中秋国庆节日效应拉升消费需求,将充分消耗猪肉总供给量。但是,节日效应的拉动效果是有限的。 中农价格研究中心认为,近期猪肉批发价格小幅上扬,但市场仍未具有构成拐点的条件,猪价仍然围绕盈亏线上下波动。猪肉供需市场需要冷静洗牌,猪肉价格的重新定位需要进一步的产销信息交互冲击。短期内,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猪肉价格将小幅度抬高。长时间内,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国内豆粕等饲料价格的上行,进而提高下轮猪周期生猪育成和育肥的本钱,猪价将有所提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wiw.com/kjscyf/979.html |